close

開始爬山了。

 

 

從去年開始慢慢爬山了。

 

 

很多人會問,為什麼想爬山?這可能是一個聊天的好話題,為什麼想?動機是什麼?前輩們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,有人想要征服百岳,完成百岳、小百岳,有人因為好玩有趣偶爾參加熱鬧,有人因為想征服喜馬拉雅山聖母峰,有人因為愛好攝影而爬山,有人因看山愛山,身在山中,更親山。本性懶散的我,其實喜歡靜態活動的靜遠勝於這類動態的動,除了爬山、單車外,其他喜歡的都是室內活動。爬山到底有什麼好理由?為什麼想週週外出爬山呢?真要追根究底,為的是一個活下去,遠離心裡的煩惱與壓力,獲得心靈上的解放與平靜,運動中分泌的腦內啡會使人心情放鬆愉快,流動在體內使人精神舒暢,這是爬山最大理由,讓心裡的憂鬱不見,讓自己盡量正向思考。這一年多來,持續不間斷的爬山,確實幫助自己很大。

 

 

爬了山,更親近山,看見不同的美與樂趣。郊山、古道、步道的小家碧玉、中級山泥濘悶熱不見天日的樹根路,視野遼闊與天接軌、波瀾壯麗的雲海、光芒萬丈的日出,每一景都令人感動流淚的高山百岳。每座山有每座山不同的美,領略的美也不同,季節的變換、天氣的改變、雲的飄向、風的吹拂、陽光的照耀、樹林的林相、濕潤的土地與各種不同的蕨類、鳥類、蛙類、蛇類、小動物,形成屬於那座山的奏鳴曲,隨著造訪的時間不同、參與的人員不同,甚至一個人去的心境不同,看山會是山嗎?相遇的記憶也因此而不同,在山的呢喃裡,看見山。

 

 

對於山,是崇敬的,是謙卑的。從早期一個人背著小包包,拎著水、地圖一個人到處趴趴跑,轉變成團體活動、外出露營、山中過夜,中間的轉變令人驚奇,也覺得不可思議,原先一個人悶悶在家,無所事事,卻變得積極開朗起來。在不同山友帶領下,正像一個初見這個社會嬰兒一樣,慢慢學習爬山該有的語言。不同的前輩有不同的角度,不同的團體有不同的玩法,一個人的自由自在、無拘無束,團體的快活熱情與渲染,讓這項運動漸漸地成為生活很重要一部份,除了工作的煩悶,生活至少充滿一個快樂的理由。很多人著迷於攝影、單車各種不同的生活樂趣,對於正向的樂趣,除了多鼓勵、適當量力而為投入外,還真想不到任何一個好理由禁止發展呢。爬山是一個會上癮的樂趣,腳會癢,這是多傳神的形容與愛好啊。

 

 

親山親水,享受生活。活出自我的快樂,正是想追求的夢想。

 

 

另外有一件不得不吐的事情,對於山,山歡迎任何人去親近,但我們的環保意識,似乎教育的不夠成功呢?還是因為人們只貪一時之快與便利呢?郊山或古道較冷門之處,反而環境清幽雅致,沿途乾淨清爽;熱門去處卻常見莫名其妙的垃圾出現,有時候看見沿途有人一路丟水瓶(要當記號嗎?會不會太大了?),有人在溪畔用餐,吃不完東西很豪爽地往溪裡一丟,溪裡不見小魚小蝦,只見油膩膩的麵條四處飄,這是多麼沒有公德心一件事情,上山流汗完想享受,想吃大魚大肉或山珍海味是一大快樂,但造成環境污染或他人不便,是不是太OOOXXX了。

 

 

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雲彩,更不必讓人知道你留下的足跡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ala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